在天然水中,磷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 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多磷酸盐) 和有机结合的磷酸盐(如磷脂类)。自2016年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以来,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逐年提升,2022年上升至98.1%。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磷污染控制问题仍然是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攻坚的方向。
总磷污染最常见的危害就是水体富营养化,在特定的气象、水动力等条件下,引起藻类疯长,发生水华。大量的藻类腐败分解后会产生难闻的异味,并消耗水体中溶解氧,甚至分泌有毒物质,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窒息或中毒死亡,进而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由此可见,总磷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和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关键指标,是环境监测部门日常监测的主要项目。其中浊度对总磷测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是因为悬浊物会吸附磷,如果浊度大,仪器因为取样量少则很难取到均匀水样,大颗粒悬浊物更是无法取到,从而影响测量值。
2.是由于浊度影响,仪器可自动扣除浊度带来的吸光度,类似国标法中的浊度-色度补偿,但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也带来偏差。
总磷值越低,相同浊度的影响越大。当总磷值在0.2mg/L,浊度值大于400NTU会对测量结果产生明显干扰;而当总磷值在0.5mg/L,浊度值大于500NTU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明显干扰。对于总磷值极低(低于0.1mg/L),同时浊度又较大(大于100NTU)的地表水,需要加大实验室分析数据的频次。